目前检测HIV的方法有100多种,可以分为抗体检测和病毒检测两大类。
病毒检测:包括细胞培养(病毒分离)、p24抗原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初期对HIV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清学实验检测抗HIV的抗体,间接地诊断HIV感染。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最近几年来份子生物学方法不断被利用到HIV的检测中,特别核酸检测已成了HIV实验室诊断的发展方向,它可直接检查HIVRNA,可在发现血清学变化之前检测HIV感染,而且比P24抗原检测方法更灵敏。
抗体检测:HIV抗体1般在人感染后几周逐步出现,可延续至毕生,血清学实验分为初筛和确认实验。最经常使用的初筛实验和确认实验分别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WB)。常规实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印迹实验(WestBlot)、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方法:明胶颗粒凝集实验、斑点免疫结合实验、P24抗原的检测、份子生物学方法、RT?PCR检测法、荧光实时PCR检测技术、支链DNA(bDNA)、连接酶酶促链式反应(LCR)、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转录介导的扩增(TMA)。
1、血液检查
1、血常规:常有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呈轻度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常降至4.0times;109/L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加,有核左移现象。少数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多1.0times;109/L。有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含空泡的单核细胞出现。血小板1般无变化,1旦有变化,血小板可明显减少。
2、beta;2-微球蛋白和新蝶呤(neopterin)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beta;2微球蛋白和新蝶呤。它们是被激活的巨噬细胞的产物,其血清水平的升高意味着免疫激活,具有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比例降落一样的临床意义,即预示病情进展至取得性免疫缺点综合征。
2、免疫系统检测
1、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例降落,正常人CD4/CD8之比为1.75~2.1,而取得性免疫缺点综合征患者常1.0。
2、T细胞功能降落: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试阴性。体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淋巴细胞转化下降。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降。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⑵和干扰素gamma减少。
3、B细胞功能失调:有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升高。出现本身抗体,如产生RF、抗核抗体和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落。
5、淋巴结活检:在取得性免疫缺点综合征的多发地区及高危人群中,对腹股沟之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延续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人普遍进行淋巴结活检是重要的措施,可见到淋巴结的反应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等非特异的、但具有1定诊断价值的病理表现。有的取得性免疫缺点综合征患者,表浅淋巴结消失,不容易做活检。
3、病原学检查
1、HIV⑴的病原学检查:
(1)HIV⑴血清抗体的检测:包括抗-gp120及抗-P24,大多数HIV⑴感染者在3个月内血清抗体阳转。因此,测定血清抗体是目前肯定有没有HIV感染的最简便、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经常使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测定(IFA),放射免疫实验(RIA)等。1般多用ELISA法作初查,其灵敏性为99.5%。但由于它是用HIV⑴作为抗原进行检测,与淋巴细胞抗原有交叉抗体,可有假阳性出现。故对初查阳性者,再用硝酸纤维膜免疫印迹实验(Westenblot,WB)确认。
硝酸纤维膜杂交实验特异性强,假阳性率极低。其诊断标准是:如ELISA连续两次阳性,且WB检测出现p24,gp41,gp120或gp160条带中任何两条条带阳性者,则可确认为HIV感染。如没有两条条带阳性者,则只能诊为ldquo;未定型rdquo;(indeterminatepattern)。这时候可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特异的病毒核酸,或继续密切视察,反复作上述检测,以明确诊断。
(2)检测病毒抗原:由于抗体出现晚于抗原,因此不能初期诊断。如果在抗HIV⑴阳转之前的窗口期挑选献血员,就会出现假阴性,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挑选献血员比较好加测病毒抗原。通常检测P24,其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既有助于初期诊断,也可用于献血员挑选、药物疗效考核等。
(3)检测病毒核酸:在抗HIV⑴阳转之前的窗口期,还可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IVRNA。此法灵敏度更高,检测周期短,也有助于初期发现、献血员挑选、药物疗效考核等。但操作必须10分谨慎,避免污染,以免假阳性。
(4)病毒分离和培养:从患者的淋巴细胞、血液、精液及其他体液中都可分离出病毒,阳性率较高,反复屡次分离阳性率可达100%。分离的病毒可用CD4T细胞培养。但方法复杂,本钱较高,1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分离或培养到HIV均为确诊的根据。
2、HIV⑵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发现约80%的HIV⑴和HIV⑵感染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故用于检测HIV⑴感染的ELISA和RIBA法难以肯定HIV⑵感染。特别是产生了HIV-l和HIV⑵两重感染时,使诊断更加困难。不过,HIV⑵特异的ELISA及WB法药盒现已有商品出售。在HIV⑵流行区,可在检测HIV⑴的基础上,先用HIV⑵特异的ELISA药盒区分HIV⑴和HIV⑵感染,再用HIV⑵特异的WB法作确认实验。在非流行区,当HIV⑴实验阳性或弱阳性,而WB法不明确或阴性,或临床怀疑取得性免疫缺点综合征,而HIV⑴实验弱阳性、WB法阴性时,也要用HIV⑵特异的ELISA药盒检测,以明确诊断。
近来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大部份试剂盒厂家和血库采取HIV⑴和HIV⑵抗体联合测定。联合测定的ELISA模式与HIV⑴抗体测定相同,不同的是在包被固相载体时用HIV⑴和HIV⑵2种抗原的混合物替换单1的HIV⑴抗原。
4、并发症相干检测
本病极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并常死于这些并发症。因此,对本病患者进行胸部及胃肠道X线检查,尽早作出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对及时医治和延长患者的生命是10分重要的。
1、消化道X线检查
胃肠道机会性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是巨细胞病毒,恶性肿瘤仍以卡波齐赘瘤为常见。
(1)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可侵犯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结肠最为常见,个别病例可累及全部胃肠道。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或胃炎在X线片上表现为黏膜皱襞肿胀,小的充盈缺损及浅表溃疡或糜烂等。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病变有散在性及局灶性两种。散在性者病变侵犯全部胃肠道,但程度不1。钡灌肠示结肠袋形消失,肠腔轻度狭窄,肠黏膜可有肉芽肿、糜烂及浅表溃疡等。节段性者以侵犯盲肠及末端回肠为主。X线造影显示盲肠痉挛,黏膜皱襞不规则增厚及表浅的鹅口疮样溃疡,但应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X线表现相鉴别。上述X线表现均为非特异性的,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必要时应配合内镜加活检以确诊。
(2)卡波齐赘瘤:卡波齐赘瘤可产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食管卡波齐赘瘤在X线片上显示食管中段呈多发性腔内瘜肉样病变。胃卡波齐赘瘤表现为胃远端散在性、多发性无蒂的黏膜下缺损,轮廓光滑,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少数病变中央有钡剂积聚,显示ldquo;牛眼征rdquo;,在充气扩大的胃内还可见不规则增厚的黏膜皱襞。102指肠卡波齐赘瘤为球部内黏膜下结节或轻度斑片状隆起。小肠卡波齐赘瘤为多发性结节伴中央溃疡。结肠卡波齐赘瘤以直肠最明显,表现为全部结肠黏膜下散在的结节状充盈缺损,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较晚期患者结节融会和环形浸润肠壁,使直肠狭窄和僵硬。
2、胸部X线检查
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卡氏肺孢菌肺炎,恶性肿瘤有卡波齐(Kaposi)赘瘤。
(1)卡氏肺孢菌肺炎:典型X线表现是:初起时两肺先出现混合性肺泡及间质炎性改变,以肺门周围散在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为主,从肺门向外扩大。随后在很多天内病变进入肺泡,发展成肺泡性实变,在肺野内构成均匀斑片状实变影,其间夹杂有广泛性或局灶性肺气肿或小段肺不张,以肺外围最明显。呈粗糙的或细颗粒状的ldquo;毛玻璃样rdquo;表现,病变可仅限于1个肺叶,也可弥漫散布。有时片状阴影可融会成大片状均匀致密的浸润影,呈向心性散布,与肺水肿的X线特点很类似。也可在ldquo;毛玻璃样rdquo;背景上出现结节状病灶。在肺周围还可有条状阴影,有些则仅表现为粗结节阴影。但这些X线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需要反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找到病原。不典型X线表现有:肺大叶性实变,可1叶也可多叶实变;肺空腔构成或胸腔积液;肺泡内渗出物亦可钙化等。应注意与肺结核或肺部真菌感染相鉴别。胸内淋巴结增大,主要是位于纵隔、右气管旁及两侧肺门的淋巴结增大。有的病例乃至无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而仅于X线片上显示胸内淋巴结增大,以后才被证实为取得性免疫缺点综合征。此种X线表现强烈提示肺内有严重感染或肿瘤存在,需作纤维支气管镜或淋巴结活检。
(2)卡波齐赘瘤:最多见的X线异常是肺间质浸润,约占肺卡波齐赘瘤患者的80%。另外,可见肺野内直径1cm的、境地不清楚的多发性小结节影及明显的条状阴影。常伴随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也可有胸腔积液。当X线表现不明显时,CT检查有助诊断。
查看更多关于艾滋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的相干常识>>
相关新闻
上一页:生殖器疱疹通过哪些症状可以确诊
下一页:女性尖锐湿疣需要做哪些常见检查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