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梅毒是非胎传梅毒

2019-08-12 19:33:15 来源:
分享:

后天梅毒是非胎传梅毒。

我们的说明:

后天梅毒按病情分期如下:

1.Ⅰ期梅毒

属早期梅毒,一般在感染后2~4周时发病。

(1)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即在感染梅毒螺旋体的局部皮肤黏膜上出现质地较硬的浅溃疡。95%以上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如男性的龟头、冠状沟、阴茎体或女性的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口等,也可见于肛周、口唇、舌头、手指等。

(2)Ⅰ期梅毒的硬下疳内有很多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很强。

2.Ⅱ期梅毒

硬下疳消退后3~4周后,可出现低热、头痛、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食欲不振。浅淋巴结大、皮肤黏膜疹、骨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脑膜炎等症状。这一时期,临床上叫作Ⅱ期梅毒。Ⅱ期梅毒主要有以下表现:

(1)Ⅱ期早发梅毒疹:症状复杂,疹型多样,损害分布广泛、稠密、对称、无融合倾向、境界清楚、呈铜红色、不痛不痒;血清反应呈强阳性;不治疗也可完全消灭。疹子形态虽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班疹型:常见。主要分在躯干、四肢近端内侧。皮疹大小不等,多为1~4厘米直径大小的红斑,常为椭圆或圆形,铜红色,境界清楚,可自然消退。

②丘疹型:较常见。疹子约米粒、黄豆到指甲大小,坚实,浸润明显,呈铜红色,境界清楚,有的表面有鳞屑,类似银屑病,躯干、四肢的屈则及掌跖等多见。

③脓疮型:少见。多发生于身体虚弱的病人,全身症状较重。皮疹表现类似痤疮、痘疮样、蛎壳样及深脓疱疹样,愈后遗留疤痕。

④扁平湿疣型:属于湿丘疹型梅毒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或皮肤易摩擦的部位,如大小阴唇间、肛门、包皮内、股内侧、腋窝、乳房下等。湿丘疹互相融合,呈隆起表面平坦,有时呈疣状或乳头状,表面湿烂,大量渗出液内含有梅毒螺旋体。

⑤脱发型:常发生于颞颥部,呈虫蚀状,弥漫性少见。

⑥梅毒性白斑:有色素消失,可持续数日。

⑦黏膜损害:一种是黏膜红肿,另一种是黏膜呈线糜烂状,有渗出物凝结其表面形成灰白色的黏膜斑。

(2)Ⅱ期骨骼损害:由梅毒螺旋体侵犯了骨骼及骨关节引起的,无明显炎症现象。特点为在晚上和静止休息时疼痛加重,而白天及活动时较轻。多发生于四肢的长骨,亦可发生于骨骼肌的附着点处。

(3)Ⅱ期神经梅毒:多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虽无症状,但脑脊液有异常变化,如蛋白增多,淋巴细胞数增加,脑脊液VDRL试验阳性等。还可发生脑膜炎、脑血管梅毒及脑膜血管梅毒等。

(4)Ⅱ期眼梅毒:可发生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胳膜炎、视神经炎和视膜炎等。

(5)Ⅱ期复发梅毒:因治疗不彻底或病人免疫力下降,Ⅱ期损害消退后可重新出现。时间是在感染后一二年内。

文章来源:甘肃治性病专科医院哪好
分享: